太原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副组长太原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魏毅
太原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张虹
记者朋友们: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边素庭
11月23日上午9时,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小康圆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专场。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毕宗敏、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吴彬华,市体育局竞技科科长张长青,市体育局产业科科长申华,市体育局“百馆兴体”工程项目指挥部常务副主任郝瑞珺,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媒体朋友们:
谢谢毕宗敏调研员的介绍。
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各位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近年来,我市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请问市体育局是如何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
太原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吴彬华
近年来,市体育局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了体育为民,体育惠民。
一是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基本保障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在汾河体育健身长廊、公园、小游园等地扩建和增设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市县两级健身步道和登山步道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社区每年不断更新完善室外健身器材150余套;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低收费对外开放,提升了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需求。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2020年底已达到2.31平方米。
二是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我们采取大型与小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临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成年初有安排,月月有活动,节庆有重点,常年不断线的群众体育活动格局。
2020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们通过“互联网+体育服务”的模式,开展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互为补充、联动健身的新模式。通过以上举措,我市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增加,“十三五”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6.8%。
三是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在科学健身指导和科学健身服务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每年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十余场,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头引领作用,深入基层进行健身讲座、健身项目技能指导,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授科学健身方法,提升科学健身意识。
另一方面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每年完成4000份样本量,为群众提供运动处方、科学指导等全方位健身服务,2021年完成了第五次全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每年还举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年龄覆盖25—59岁,总达标率为98.7%,通过测验结果激发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参与者通过科学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百馆兴体”工程、全民健身惠民“300工程”、建设体育公园等为引领,建设更多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打造更多品牌赛事,通过竞技体育反哺群众体育,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推动健身知识、健身指导、科学讲座、健身视频课程等服务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时,大力推动体育与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请介绍一下太原市参加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参赛备战情况?
太原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科科长张长青
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是我省四年一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将于2022年在大同市、朔州市举行。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山西省举办的第一个全省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全省11个地市通过体育比赛集中展示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舞台,在省十六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对于我市贯彻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四个走在前列”要求,切实担起省会城市责任,当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届省运会我市面临着主办城市首次离开太原、省运会新增项目较多、全省各市都高度重视全力备战等多方面挑战。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确保完成在省运会上“金牌、总分、输送贡献”三个第一的任务目标,进一步展示省会城市在全省的首位度。前期,市体育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省十六运会参赛备战:
(一)调整项目布局,加强训练备战
根据《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规定,本届省运会共设26个大项、37个分项、719个小项、839枚金牌,比十五届省运会新增10个大项、217个小项、337枚金牌(十五届省运会设16个大项、502个小项),太原市将组队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充分展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和影响力。
太原市参赛任务目标为“金牌、总分、输送贡献”三个第一。为了确保完成任务目标,2020年下半年,结合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体育系统各训练单位体育项目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优化,和各训练单位签订了《省十六运会任务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单位项目金牌任务。
同时,印发并实施《备战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机关干部下沉运动队服务训练一线工作方案》,强化运动队党建引领,帮助协调解决备战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为运动员、教练员全身心投入训练备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全力参加省运会资格赛,竞赛成绩优异
(三)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筹划成立太原市体育代表团
市体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砥砺前行,有信心、有决心在2022年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决赛上全面夺取“金牌、总分、输送贡献”三个第一,体现省会城市在全省的首位度,展示太原市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向市委市政府和530万太原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太原市体育局体育产业科科长申华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市体育局将通过加大“体育+”供给,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体育产业基础
一是通过项目抓招商,用好各级各类招商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引入更多的国际国内知名体育企业。
二是用好平台抓招商,积极组织体育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引进高端体育企业。
三是发挥市场主体力量抓招商,不断利用龙头企业、商会力量等进行招商,同时积极建立同国际协会、全国性协会、赛事运营企业、体育明星经纪公司等的联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力量支撑。
二、提升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能力
随着我市“百馆兴体”工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将会对外开放,在不断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盘活体育场馆资源,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
鼓励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参与场馆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三、提升体育品牌赛事影响力
打造品牌体育赛事,对宣传城市形象、推动区域全民健身运动、打造健康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打造了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太原汾河龙舟公开赛、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城市特色体育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打造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水上运动等系列品牌赛事,通过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和周边业态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四、推进“智慧体育云平台”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事业,按照“体育资源普惠化、体育知识普及化、体育信息精准化、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工作思路,搭建“智慧体育云平台”。
五、谋划产业项目联动发展
结合我市体育产业项目发展现状,尝试联合高尔夫、马术、击剑、滑雪等项目推出体育联动卡。
为了进一步补齐太原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弱项,太原市体育局提出实施“百馆兴体”工程,请介绍一下此项民生工程的背景、意义和具体内容。此外,当前国家非常重视“三大球”运动发展,太原市作为全国篮球城市之一,也在发展篮球运动上做了很多努力,请介绍一下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项目有关情况?
太原市体育局“百馆兴体”工程项目指挥部常务副主任郝瑞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和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太原市体育局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积极谋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2021年2月23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百馆兴体’工程,启动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市体育训练基地、市水上训练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持续实施‘百馆兴体’工程”。市体育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复合利用的原则,研究制定了“百馆兴体”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17个内设部门组成的“百馆兴体”工程领导组,在“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各项目逐项落地。
“百馆兴体”工程主要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便民服务中心、健身步道(骑行道)、社会足球场、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市体育训练基地等专业体育训练场馆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进一步完善全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确保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普惠群众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进一步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百馆兴体”工程市本级首期建设项目共计10个,分别为:太原体育训练基地、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国家水上(太原)训练基地、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加固改造工程、太原市第二少体校改造工程、太原市第三少体校改造工程、杏花岭全民健身中心、和平南路全民健身中心、老军营全民健身中心、王村南街全民健身中心。
目前,项目已列入太原市2021年第一批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预)计划,其中,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和太原体育训练基地列入太原市“十四五”时期社会事业领域重大建设项目、2021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市领导包联帮扶重点项目。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发展“三大球”运动的有关要求,实施全民健身惠民“300工程”,并纳入“百馆兴体”工程,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足球、篮球、排球场地,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
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作为“300工程”的标杆,目前已经取得《建设项目土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和项目立项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已完成三给片区拆迁补偿摸底工作。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后续手续办理和工程施工,力争明年启动建设,2025年投入使用。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边素庭
感谢市体育局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太报全媒体记者武彤彤
主办单位: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运行维护单位:太原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