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4年3月低,第二轮公司基本上选择性的学习了一遍,这次做个小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以后的投资操作学习。
第二轮入选的公司我本来选了21家,都是基于2023年第3季度来说,有这极好的财务报表(账上现金多,应收少,负债少,资产质量高),明细如下:
但是经过我2个多月的初步学习,主动放弃了医疗医药行业,军工行业、软件业、次新股和房地产边缘行业等一些公司,然后走马观花的看了9家公司的业务和经营情况,具体明细如下:
对于淘汰的几只股票,可能将来涨的更好,对于留下的股票,自有我留下的理由,这点不必纠结,就像谈恋爱,只是不合适而已,各自都能找到各自的良人,这就够了。
甘源股份,这只被我放弃的股票不是因为业务不好,是因为他的估值有点高,也是次新股,准入门槛较低,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行业不是一个可以容易把握的行业,不是说这家公司不是一个好公司,但是这个投资做起来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这些无法把握的东西就成为我放弃买入该股的最大的原因。
对于这3家公司是我一开始学习的,学习完毕之后我还陷于过是不是要求标准太低的迷惑导致我每家都想买一点,后来就释然了,确实这三家企业各自都有独到之处让我买入。
对于目前这3家公司,我还是有点看不清楚,各自都有各自的盲区,赔率和概率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准确来说,现在的持仓代表了我模糊的态度,精确的持仓配比还需要我进一步的调整。
当时写下的操作计划,现在也基本上按照此计划进行,但是对于公司的估值,有以下的疑问:公司确实发展的不错,但是这一类制造业公司最大的缺点就是经常升级改造,赚的钱都去更新设备买原材料研发或者买地建厂房去了,这点实在不喜欢,不喜欢就不要买那么多吧,10%-20%的仓位就可以了,虽然业绩可以看到有30%的增长率,还是放了吧。
经过这一轮的学习,期间也经历了股市暴跌,我的这些股票其中有些似乎没有了底线,跌的稀里哗啦的,这个经历很特别,特此记录一下,这些跌起来没有底线的股票往往是具有伟大战略而缺少实际利润支撑的那些股票,也不能全部说是概念股。
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从2月5日到今天,涨幅最高的亚普不说了,他是憋了好多年,现在借助了一些概念才能有60%的涨幅,80%的振荡区间,不具备可比性,这属于风来了,跟选股无关。
散户乙说,买点买完就收摊回家躺着吧,投资就是收息。
散户冯柳说,买卖点是啥?不重要,要赚超额的钱,超额的钱哪里来呢?反转,变化和市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概念,都不能少。
巴菲特说的啥我暂时还不知道。
我说,还是同意芒格说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和情况,多种思维来考虑问题,只要认可买股票是买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两条理念就够了,至于如何买卖,那是个十分私人且没有答案的问题。
继续学习投资,向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道路上再迈进一步,未来的判断很重要,现金流如何产生和毁灭很重要,折现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