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VS中古车|在日本买车前的利弊权衡
日本:买得起车上得起牌,但不一定租得起车位
由于攻略往往偏向于理论,我们也非常欢迎在日本买过车的朋友们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投稿给我们(新车、中古车都可以),让需要的人能更生动的了解到买车这一大型消费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投稿地址是:jdmlife2016@gmail.com
买车分为“买新车”和“买二手车(中古车)”,后者即使是在市场机制成熟的日本,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面临诸多风险和和需要DIY的步骤,所以本系列攻略将着重讲解买中古车的知识。
在那之前,我们先简单讲一讲买新车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尽量精简在这一期讲完。
一、选车和购车时机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赤坂一贯支持“喜欢什么买什么”的道理。所以“我应该选什么车?”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详细说了。
如果选车一定要有个原则,那么就买一辆你觉得自己每次离开它都会回头看一眼的车吧
总体而言,日本不同厂商的同级车型都差不多,主要还是看颜值和品牌是不是符合自己胃口。非日本厂商的车要复杂一些,因为很多在国内人人皆知的牌子,在日本都并没有正规经销商——包括福特等一些美国大牌。要在日本买这些牌子的新车,就只能去找汽车进口业者了,或多或少会有些风险。
在日本拥有正规经销商的国外品牌清单可以在下面这个网址里找到:
顺便提一嘴,把五菱宏光之类的中国车搞到日本来开,基本是没有任何可能的。实在是有钱任性,也只能运过来后上块不允许在公路上行驶的临时牌照:
五菱宏光秋名山激战AE86
至于购车的最佳时期,日本人往往有以下几种说法:
1-3月财年年末各家都要开始决算的时期;
6-7月上班族发奖金余钱比较多的时期;
8-9月财年过半时的“中间决算”期;
12月的年末商战期。
如此一看,基本一年到头都可能会有优惠,6-7月的“优惠理由”也可以是“涨价理由”,并没有什么道理,大家姑且当个参考。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某款车马上就要换代了、或者彻底绝后了的时候,一些经销商会“清仓洗货”——这似乎也和国内没什么区别。如果您仅仅只是因为“处女情结”而非“追求新颖”而购买新车,不妨查查有哪些车快要大改款或者停产。(例:马自达的一些经销商在普力马=Mazda5停售前的处理价比Mazda2还便宜,前者是7座Minivan,后者是5座紧凑小车)
二、选经销商
在日本,“经销商”(ディーラー,dealer)与中国的4S店基本一样,提供新车/认证二手车的销售和新旧车辆的保养服务。日本的经销商也不是厂家直营,而是不同拥有销售权的企业负责经营。其中像丰田这样的厂商,底下不同的车子由不同的经销商出售("XX县Toyota","Toyopet","Netz","Corolla");而本田等经销商则虽然表面上都叫“HondaCars”,实际也是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公司在经营。
买车时,首先当然要选择出售目标车型的经销商。比如LandCruiser就只在“XX县Toyota”的店里才有,跑到"Corolla"经销商是买不到的;又比如,外观不一样而本质没有区别的Noah和Voxy分别在"Corolla"和"Netz"店出售,喜欢Noah那张脸的人就只能去Corolla买它。
丰田爱玩的“姐妹车”往往在不同经销商出售。上图左为Noah,右为Voxy,除了前脸,其他地方几乎一模一样
其次,就是找离家较近的——以后做个保养还得开车超过一个小时就不划算了。东京等大城市周边往往方圆车程一小时内也能找到好几家相同经销商的分店。
确定离家近的经销商以后,就可以以“哪家实惠去哪家”为基准了。
换购新车时,新车的折扣更大,或者旧车的换购价值保留更高;
经销商附赠礼品或装备更多;
当然,如果您在买车后对经销商不满意,也是可以视情况换经销商做保养的。
三、磨经销商
和国内一样,买车是要花力气来回跑、四处比较的。不但要货比三家,还要与各个经销商斗智斗勇,为自己争取最大的优惠。
3-1多份报价很重要
不管您买什么车,都非常有必要去不止一个品牌的不止一家经销商看车。即使您心中早已确定自己的梦中情车,也最好去“看一看”该车的对手车型——并不是一定要去研究它,给自己以反悔的机会,而是去要一份报价,以便之后在真正想买车的经销商砍价。
报价,也就是日本所谓的“見積もり”,并不是口头的三言两语,而是会出具书面的“見積書”的。很多时候“見積書”也会把你口头交涉的优惠(比如便宜多少钱、免费加装装备等)写在里面,所以拿着这样一份材料,就很可能得到另外经销商同等甚至更大幅度的优惠。即使是同一公司运营的相同汽车品牌的两家经销商,也会为了竞争业绩而有不同的优惠策略。
去不同店里要报价,也自然会锻炼自己的交涉能力,搞清楚经销商的一些套路和市场行情,虽然很麻烦,但既然下定决心买新车,就不要绕过这一步骤(土豪请无视本攻略)。
※注意:多份报价策略对于买中古车(二手车)的情况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每一辆中古车都是不同的,中古车店也基本不会有统一标准,不会参考别家的报价。
3-2如何巧妙地讨价还价
买车还价和买菜还价差不多,在日本和在国内其实也没什么本质区别。(有点担心读者都太年轻没有在菜市场买菜的经历...)
比如,日本的汽车经销商里拥有更大优惠权限的人也是那些资历较高的销售人员或者干部,而一开始出来接待的则往往是基层销售。讨价还价不止于基层销售,而熬到对方“要和上级商量”甚至上级直接出面洽谈,可以说是一个基本原则。当然,如果你看的车实在太火,大家都想抢的话,自然也是没有多少讲价余地。
薅羊装备也是常用的办法之一。首先找准那些本来利润就高的装备,比如导航和音响。现在很多日本车商标配里就不带音响和导航系统,如果交给经销商选装,价格是很高的。这里你可以选择往死里压价(给你便宜个好几万他们也能赚不少),或者干脆自己日后再自己配。
如今日本很多市面上的车型标配都不带音响/导航系统(仅带喇叭),有的甚至连安装导航位置的坑洞的盖子都需要加钱选装
至于车身的coating和其他不那么赚钱的装备,就尽量让他们免费。一来二去也能省不少钱。
然后就是保修和定期检查保养套餐了。这些东西往往明码标价,不太好薅,但只要您口才棒,也不是没可能的。
如果您是以旧换新(也就是所谓的“下取り”),则不要意味地注重新车的折扣,还可以通过让经销商以更高价格收旧车从而使整体支出更少一些。当然,很多时候以旧换新还不如直接把旧车卖给专业的汽车收购商——用日语搜索便宜买车的办法,那些网站大多会莫名其妙地让你去把之前的车卖给收购商,且可以通过他们的网站获得多家业者的报价。这些网站的目的其实就是从业者那边抽成,所以虽然确实算是个办法,但也没有他们吹的那么划算。
四、精打细算的车贷
对于能贷到款的朋友来说,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4-1注意贷款买车的副作用
日本的“车检证”(相当于汽车所有证明+行驶证)分两种:一种是记载车主姓名的,另一种是分别记载了“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如果贷款,那么车子的“所有者”就是经销商,购车人则只是“使用者”。
这种情况下,车子是不能随便过户的,如果要作为二手车售出,也得先把贷款还清——车主拿着自己仅为使用者的车检证去陆运局是办不了手续的。
4-2注意经销商是否有特别利率贷款活动
首先,经销商提供的车贷往往利息很高,有时甚至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3-4倍。但是如果经销商有特殊活动,则又有可能会拿到比银行还低的利息。总之,事先查好银行的车贷利率和经销商的利率,是贷款买车的必修课。
4-3注意“残价设定型贷款”的坑
经销商提供低利率贷款时,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纯粹的低利率贷款,而是“残价设定型贷款”。赤坂不是金融专业人士,且简单粗暴解释一下,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如上图,假设您贷款5年买350万日元的新车,选择“残价设定型车贷”,经销商定的5年后的残价(即未偿还的本金和利息,而非车辆价值)为150万(其实一般没这么多)。那么5年后,你将面临3个选择:
a.车继续开,把150万还清,如果分期偿还,相当于是算了两次利息,显然比正常贷款亏;
b.把车还给经销商,相当于花200万租了5年车;
c.继续在该经销商换购新车,150万算入新车的车贷里,如又买一辆350万的车,那么首付和贷款总额都和之前第一次买车时一样(可无限循环)
其中,b和c须保证车况和行驶里程满足经销商一开始定的标准,否则就要加钱了。
显然,这种设定的背后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不断选C换车,当一辈子老顾客,因为其他选项都并不太划算——如果您愿意一辈子开一个牌子的车,且每年行驶里程较低(一般不超过10000公里),而且没兴趣做什么改装的话,还是可以选择这么贷款的。否则,还是正常贷、到期还清吧。
一辈子开同一品牌的,这种事情反正赤坂是做不到
五、各类手续
车也选好了、价也还完了、贷款也搞清楚了,就剩签字画押办手续了。
买新车的好处是,除了上期我们讲的车库证明和在日本买车买房均需要办理的印章证明需要您自己跑两趟,大部分手续经销商都会帮你代办好。
所以,关于买车过户等一系列手续,我们留到中古车购买攻略里讲。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任意保险,这个可以自己直接找保险公司办,从经销商那买,肯定是要贵一些的。
我们也已经探讨过了新车和中古车的利弊,相信也有不少朋友和赤坂一样,觉得还是旧车比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