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公有制

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系统阐明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特别强调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着社会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列宁也曾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判断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归根到底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的战略选择。

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生产力的跃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本质要求,也是对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

深刻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提供了科学指引。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形成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根本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保证了发展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统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性质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一方面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另一方面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生产力标准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也就是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需要形成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社会生产关系是多层次的,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诸多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来实现。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这些新产业的生产要素发生了重要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配置相较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迫切需要适应其特点建立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制度。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后者主要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需要指出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与之相应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

新质生产力涉及众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树立全局思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并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THE END
1.2026考研政治马原知识复习:生产资料所有制考研政治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多做练习、熟记知识点等。为了让各位正在备考考研政治的考生高效复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归纳整理了“2026考研政治马原知识复习:生产资料所有制”,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点击下载>https://m.koolearn.com/kaoyan/20241212/1788959.html
2.奉劝先搞清楚什么是“集体所有制”,再来唱高调不迟!那么,什么是“集体所有制”呢?简单来说,集体所有制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的生产资料、公共财产和资源都归全体集体成员所有,同时也体现了集体自治、民主管理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具体而言,农村土地、林木、河湖、公路、电线杆、村级电厂等都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制财产,而且集体还有权利对这些财产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运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709291746101717&wfr=spider&for=pc
3.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哪些内容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演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以及包括在内的一些关键内容。 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生产资料主要由国家所有。https://www.opabc.com/youxi/133816.html
4.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A.一个社会中存在哪些所有制经济B.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比重D.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变化趋势E.是否存在公有制经济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4008233.html
5.第一节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占用额。至1990年,全县经济的基本结构为:集体所有制比重居首位,全民所有制居第二位,个体所有制居第三位,公有制是全县经济结构的主体。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固定资产。至199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资料(除农村土地)固定资产总值结构中,公有制占47.74%,个体农民所有制占52.26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bjs_16199/ffxz/201707/t20170720_931075.html
6.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第二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二、国家所有制经济 1、国家所有制的性质、特征和作用 (1)国家所有制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在我国,国家所有制实质上就是全民所有制,即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2)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有,被用来为全体人民谋利益。 第二https://doc.mbalib.com/view/9fdb0fda2835dcb5ba388669f9c91437.html
7.中国的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②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⒈国家所有制:就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来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所有制实质上就是全民所有制. ⒉集体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 ⒊家庭承包经营:实行家庭承包,集体是包出单位,农户是承包单位;集体对一定量土地规定出产量和上交任务(包括农业税、集体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4b9a74f88ac2dfe5461d34c0592e45d.html
8.第01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精讲)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课标要求 1.1 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1.2 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2908ct8184.html
9.0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知识梳理).docx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0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物质资料生产(1)重要性: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2)构成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1210549.html
10.社会经济制度讲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https://www.exam8.com/wangxiao/shiting/w_jiangyi.asp?jiangyiid=23504
1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指()()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96a289ac811c4d8481c909e9abfce9b9.html?fm=bdc87b6a9112be5a0154df6d4f27c0f44f
1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B.经济制度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由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公有资产在社会https://www.wjx.cn/jq/9735499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