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总体思路是:针对行业企业的工作特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依据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恰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其能力。为此,教学内容必须以真实项目为导向进行整合和序化。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3项目化课程改革后单元教学实施

案例1,王某的波罗1.4L小轿车放置3个月后出现启动困难、灯光昏暗,请分析原因及处理办法。

案例2,李某的解放小货车由于驾驶马虎将蓄电池撞坏,导致汽车无法启动,幸好李某车上有一个满电量的该车蓄电池及随车工具,请问李某怎样更换蓄电池。

案例3.汪某是某公司的货车驾驶员,经常在泥泞山路上拉货,某天一声巨响,蓄电池爆炸。汪某摸不着头脑,请分析可能原因并用专业知识为汪某解释。

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为主体,配合科学的评估方式,如目标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考核注重实践能力,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通过项目化的训练,达到了该教学单元的能力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方式比,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保障课程改革实施的条件

1完善的软件、硬件条件

2高素质的师资条件

3配套的政策支持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方式多以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效果。该次教学采用围绕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创设独特的学习情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职业能力,体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及配合使用《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技术手册》。

2.学情分析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地点:汽车电控实训室。

教学设备:10台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

教学工具:X-431解码仪10台、汽车专用万用表10块、世达工具车10台、帕萨特全车电路图10册,理实一体化教室。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在实训考核装置上检测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连接点的电压、电阻等参数;会对所测电压、电阻参数与正常参考电压及标准电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过程,发展职业能力。通过“解读用户报修阅读电路图确定电路图中的测量点编制检测计划、准备工量具检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实际修理交车验收”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养成全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借助教材、电路图、任务书来制订计划并加以实施,养成手脑并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模拟接待客户流程,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现代客服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灌输快乐修车理念。

四、教W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解码仪调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原理解读及电路图应用分析,故障检测流程及实训检测与维修练习。

2.教学难点

电路图中电气元件或接插件插脚位置与实际车辆的对应查找及数据测量,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

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

2.学法

(1)分组实训法。设置帕萨特全车线路考核装置K31的故障(EPC灯常亮,加速踏板失效)。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操演示后,将40名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名同学完成实训操作,其余同学观摩评价,并对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该章节内容,设计了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线路分析检修和工量具使用的基本技能。

2.教学环节设计(2课时,90分钟)

(1)温故知新(5分钟)。待同学们分组坐定后,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课的实习做铺垫。

(2)案例导入(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在实训考核装置设置K31故障,演示故障现象。每组学生利用实训考核装置观察故障现象,并且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

(3)分析原因及诊断流程(20分钟)。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纳。

(4)任务实施(4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摄像设备对本次实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操作。每个组的学生利用本组的帕萨特实训考核装置、仪器及帕萨特全车电路图,参考上述思路和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

(5)评价小结(10分钟)。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拨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协助学生进行检修经验总结,教师讲评。

七、教学感悟

第一,加强学法指导是该节课成功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第二,该节课在案例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具体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实施环节让学生结合实车进行故障诊断,缩小了实训考核装置与实车的差异。

第三,该次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养成规范良好的工作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汽车专业;课堂教学

汽车技术的发展,让中职学生学习汽车知识比较吃力,就业前途渺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之应用到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提高知识广度,看到操作细节,清晰拆卸步骤等实效目的,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何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中职汽车专业课堂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理论知识少,思想觉悟水平偏低,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没有求知欲望。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年纪尚小,无法走向社会,在学校只是为了长大。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大多以男生为主,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表现不稳定,因而经常出现一些逆反行为,拉帮结派,上网打架、缺课旷课的现象,很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汽修专业只是为了能够获得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由于现代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车型不断变化,学校的大多数车辆和发动机等教学实物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用得上,摸得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下降,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听音乐,打闹的现象在课堂上一遍遍的重复上演。为了学生不虚度光阴,学有所得,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以实例的方式予以说明,期望能够举一反三,贯穿在整个汽车专业教学中。

3.1多媒体的应用

3.2网络的应用

3.3实训仿真软件的应用

实训仿真软件是在电脑上进行汽车操作、拆卸的软件。它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人数多,实训项目多,技术更新快,设备维护复杂等问题。例如汽车底盘《汽车传动系》中如果想看汽车传动系部件在汽车具体的位置,就需要把车举起来,在举起来的过程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但是我们无法把车真的让它以不同方式和角度掉下,造成事故,这样很容易造成人员和实物的不必要损失,但如果空讲学生没看到,也不会很明白。所以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真实再现车从举升架上掉落的不当操作和危险,让学生亲眼所见,他们就会更好的记住正确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汽车《发动机结构》中实训项目的拆装,单独的发动机放在那儿如何拆装无从下手,先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用鼠标点击拆卸和安装某个零件到指定位置,先后顺序,扭矩大小,零件模样都可以一目了然,在电脑上能熟练操纵后,就可以对发动机进行实际拆装,不破坏零件,还能更快的进行。

又逢金秋,从事职业教育18年的邹火军也迎来了收获的时节。在龙城柳州,我们“盘点”他的闪亮的人生足迹――

从教:他与职业教育结下“不解情缘”

1990年,邹火军考入广西柳州机械工人技术学校(现更名为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就读维修电工专业,从此与“电”结下不解之缘。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有“中国第一职业教育学府”美誉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电气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回到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任电类专业教师,从此与职业教育结下“不解情缘”。

在学校里,除了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外,邹火军主要担任技师、高级技师、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考核工作。2000年,邹火军重回母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机电技术教育(专升本)专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2004年,他参加全区技工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并代表广西参加当年“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教师组)获得第五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能大赛园丁奖”“广西技能大奖”“广西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邹火军还多次参加中外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培训司派遣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亚理工学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中加合作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电工培训班”的学术交流,回国后,他创新地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中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方法全面应用于学校各专业,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广西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电类专业中得到热烈响应。

2012年,邹火军被人力资源社会劳动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成立“邹火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广西首位也是唯一一位电类专业国家级技能大师。

科研:他甘当“电教”事业铺路石

成立工作室后,邹火军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车身焊接流水线项目、五门一盖包边机控制系统项目、柳钢集团埋弧焊项目、H型钢组力机系统改造项目、大型镗铣床数控系统改造项目、广西凤糖集团XZ-1360AT离心分密机自动控制系统改造项目、上浮器自动控制通讯系统改造项目等大型技术攻关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提供服务,使企业生产、专业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得到实质性结合。

同时,有丰富实践动手能力的邹火军还主持开发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自动化工业控制网络演示屏、机床电气线路维修训练考核实训台、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用直流调速教学模块等十几项技术成果,为学校节约教学经费200多万元,使学校的维修电工、光机电一体等专业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得到迅猛发展,这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形成的教学装置成为广西职业院校维修电工专业的新亮点。在这些技术成果中,由邹火军担任总负责研制工作的“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获得第六届全国技工学校技术开发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技术成果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及推广应用价值,其应用效果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赞誉。

2012年,邹火军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课题子课题《PLC应用技术(三菱)》的负责人,牵头国内23所中职示范校开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有效促进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发展,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把自己的实践心得记录下来,做一块铺路石,引导后来者少走弯路。”秉持这样朴素的理念,邹火军总结长期生产、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分别主持编写教材:电工高技能人才系列丛书《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电气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一体化精品教材《PLC基础与实训》;全国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用教材《PLC应用技术(三菱)》上下册、《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指导书》、《PLC应用技术实训指导书》、《变频器、PLC特殊功能模块应用指导书》、《PLC、变频器和触摸屏综合实训》;技工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级工任务驱动模式)《PLC应用技术(三菱)》、《机床电气检修》、《变频技术及应用》等中等职业教育及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先后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为其他学校、专业的教材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推进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传艺:他乐于传授精湛技术

“我能成长为一个工段长,全赖邹火军大师的培养。”这是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工状元”、柳州市技术能手、柳州市“知识型”标兵、广西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工段长吴俊工对邹火军的满怀感激。

邹火军多次受企业委托,对企业选派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进行一对一研修培养。在带徒传艺时,他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除了手把手传授技艺,还耐心启发学员动脑搞技术创新。

近五年来,邹火军为广西玉柴(集团)机器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行专项技术培养,使这些青年技术骨干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能手,其中的一些技术骨干如:顾林获得2009年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温寿平获得第二届“振兴杯”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吴俊获得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工状元、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二名,柳宁获得柳州市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冯雄飞获得2009年、2012年柳州市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他们为柳州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作出杰出贡献。

邹火军还借助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带领团队积极承担社会培训工作,实施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分别开办“鱼峰班”“鹿化班”“五菱班”“柳钢班”,实现年培训和鉴定在岗职工300人次。

同时,邹火军带领团队大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2012年以来,完成维修电工社会化技师、高级技师等培训及鉴定共560人,取证率100%;为企业开展多层次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员工培训层次及培训量名列广西中职院校前列,成为全国总工会的职工培训基地。特别是邹火军负责主持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研修知识更新培训班”和“自治区现代制造机电一体化与工业控制技术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班”,培训项目层次高,人数多,效果好,得到企业高度评价认可。

关键词:汽车电器维修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TM5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评价思路解读

(二)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三)课程评价实施效果

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建立,教师采用这种评价方式,体现可操作性,让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充分肯定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中的每一个进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鼓起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和档案资料方面让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评价过程变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协商的教学过程,这样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建立,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课程评价既要促进中职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本课程积极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坚持学期末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50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41人认为比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公平公正;9认为课程评价没有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吴江明汽车电气维修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NO.07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3.课程设计过程

3.1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5]孙冰寒.《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J].学问科教探索,2010(2):11-12.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

摘要:以世界技能大赛中汽车技术模块的竞赛内容为基础,与我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竞赛内容与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模块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汽车维修职业培训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模块;竞赛内容;比较研究

一、世界技能大赛的汽车技术模块

(一)大赛范围

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模块主要包括电气系统、制动和稳定性系统、转向和悬架系统、发动机机械维修、传动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必须了解上述各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并能够对各系统进行故障排除、维护和修理,但是不进行理论考试。参赛选手必须遵守健康与安全法规,整个技术操作过程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二)能力要求

1.需要了解的知识

劳动安全规则,包括基本安全及紧急状态应变程序,能够为自己和他人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2.具备的能力

能够阅读汽车维修手册(包括线路图),并从中提取技术数据和操作说明;能够使用并维护轻型汽车维修服务的测量设备;能够选择和使用工具和设备,包括汽车维修服务使用的安全和维修工具及设备;能够书写例行的程序文档,保证使用正确的语法及标点符号,并能够完成标准的汽车维修表格;能够操作用于轻型汽车保养和维修的计算机(包括扫描工具)。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四)竞赛方式

竞赛方式:依次完成六个独立的竞赛内容。所有参赛者必须完成大赛规定的全部模块,所有的竞赛内容必须在18~22小时内完成。

二、汽车技术模块竞赛内容的比较

我们也对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中职组/高职组)与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模块的竞赛内容进行了比较(见下页表3)。2013年我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无悬架及转向系统、变速器、柴油系统的检查、测试和修理内容,只包括电气系统、变速器、故障诊断三个方面的竞赛。从表3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竞赛内容,世界汽车技能大赛竞赛内容为6项,3个小时完成,而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高职组)的竞赛内容为3项,3.5个小时完成。中职组竞赛对电气系统、变速器的维修内容没有要求;对于设备,世界技能大赛的车辆为至少4款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的汽车,而我国汽车技能竞赛的车辆——中职组为雪佛兰科鲁兹轿车,高职组为实训台架。另外,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的竞赛方式为理实一体,而世界技能大赛不考核理论部分。

我国汽车技能大赛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竞赛内容,提高竞赛设备的水平,改革竞赛方式。例如,增加悬架及转向系统、变速器、柴油系统的检查、测试和修理,使其竞赛内容更接近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设备以实车为主,而不是实训台架,使竞赛内容更接近于工作实际;改革竞赛方式,以实际操作为核心。

三、我国汽车职业技能培训的改革探讨

如何面向世界技能大赛改革我国的汽车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职业培训与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完善汽车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是提高我国汽车技能人才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汽车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培养维护或修理汽车的专业人员。汽车维修技术等级及其培训特点如表4所示。

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模块竞赛的内容涉及我国汽车维修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培训内容,包括中级工阶段培养的汽车基本维修能力,高级工阶段培养的高级汽车技术的维修能力,如检修自动变速器、悬架等,技师阶段培养的较高层次的故障诊断能力。我国应完善汽车技能培训体系,在汽车维修高级工培训阶段加大培训内容,加强实车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汽车维修精度与质量的培养。在培训中要注重对操作过程、操作规范及安全生产意识的考查。

总之,我国汽车技能大赛应增加竞赛内容,提高竞赛设备技术含量,改革竞赛方式,与实际工作情景相符合,使我国的汽车技能大赛不断向世界技能大赛靠近。改革我国汽车维修职业等级培训的内容,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追求高质量、高精度的维修技能,推动我国汽车技能向高科技、高水平发展,培养出技术与品德并存的优秀人才。

[1]宋健.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培训,2012(6):49-51.

[2]王波.世界技能大赛对国内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启示与改进思考[J].职业,2012(11):25-27.

[3]任凯.技能大赛影响力与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16-18.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教学方法

我国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起步较晚,1979年才初步接触设备诊断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对装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尤其是板级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的故障诊断技术己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工业制造等领域,如数控机床、汽车行业及发电厂等。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行业人才结构

1.蓝领层

数控操作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其岗位适合中职学校组织培养。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太高。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其岗位适合高职、本科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其岗位适合高职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3.金领层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知识面很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其岗位适合本科、高职学校组织培养。

因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应围绕怎样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

二、当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现状

(一)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2]

有些学校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用来充实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有关规定的限制,这些人被排除在外。因此一些学校只有聘用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老师,按劳付酬。[5]

(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与教材不配套

三、如何开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故障诊断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

(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的建设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应从基础理论教育到实验、实践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实习体制。为满足教学需要一般应建立以下几种实验室。

1.数控原理实验室

包括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主轴系统、伺服系统、机床检测与调试技术等基础实验。

2.与教材配套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综合实验室

本实验室应可以完成数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安装、参数设置以及调试等多项实验,其应用范围包括:

(1)教师讲授数控原理、调试维修以及参数设置的平台;

(2)学生验证教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的对象;

(3)学生调试、参数设置、故障诊断、维修等实训实习项目的配套设备。

THE END
1.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记第三十三届孙越崎能源大奖前不久,记者在江苏国传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传电气)研发中心实验大厅,见到了第三十三届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国俊。 一进门,只见宽敞的厂房内,各种机电设备整齐排列,厂房中央的一张桌子旁边围坐着几名学生。谭国俊正站在桌旁,与他们讨论技术方案。 https://news.cumt.edu.cn/info/1007/71524.htm
2.高职系部工作总结(全文)(1)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工作,然而看轻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在发展期间,一般都过于重视教学工作的地位,系部的其他工作都是为了服务教学工作的开展。在高职院校的高层看来,系部秘书的作用只是跑跑腿,因此给系部秘书安排的工作仅仅是按照计划安排各班的课程表、安排考试时间地点、跑跑腿送达文件或者是传递https://www.99xueshu.com/w/xfwr7nhzctc0.html
3.图书排行:计算机书籍每周销量排行榜Top14:Office 2016 高效办公实战-实战从入门到精通-(视频教学版) 作者:刘玉红 出版社:清华大学 Top15:2018-AutoCAD电气设计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含DVD作者:吴俊 出版社:机械工业 Top19: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 作者:谢希仁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Top20: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作者:户根勤 https://blog.csdn.net/LSGO_MYP/article/details/91388674
4.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年度上根据我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安排,经各校申请、专家评审、我厅审核,同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年度上半年结题269项(高职项目131项、中职项目138项,其中结题结果为“优秀”等级的项目5项),未通过结题83项(高职项目26项、中职项目57项),现予以公布。通过结题的项目,要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未通过本次结题的http://jyt.gxzf.gov.cn/zfxxgk/fdzdgknr/tzgg_58179/t12833850.shtml
5.《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总目录基于StarC云端一体化平台的未来教室课堂教学研究杨慧成(01.05)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助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詹兴宇(01.07) 承前展后助推小学作文教学——浅谈未来教室对小学作文的影响谈彩萍(01.09) 未来让美术更精彩——浅谈未来教室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陈利娟(01.10) http://www.cete1987.com/newsitem/277632608
6.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朱志杰2001年6月至今 湖南大学电气院 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 :嵌入式系统、电测技术、电力系统规划、电器产品开发及电力设备制造 教学情况:承担本科教学 电子测量技术、测控电路、新型传感器、可编程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承担研究生教学:现代传感技术 科研情况: https://m.juyingonline.com/school/16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