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止跌回稳具有客观基础。从购房能力来看,此前购买力透支的状况已明显缓解;从购房成本来看,房价跌约15%、首付比例平均降约10-30%、贷款利率较2021年末下降2.23个百分点,购房的近期与远期成本均有明显降低。当前中国房地产止跌回稳的主要堵点在于,居民对房价和对收入的走向预期发生变化。
一、中国房地产调整的现状。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剧烈调整,截至一揽子政策出台前的2024年9月:1、住宅年化销售面积较2021年减半至7.7亿平方米,回到2009年之前水平。2、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下跌15%、部分大城市局部出现30%甚至更大跌幅,新房和一线城市价格相对坚挺。3、房地产开发投资较2021年下降约三成至年化10.1万亿人民币,回到略低于2016年的水平,其中土地购置费的占比抬升,土地市场“量跌价涨”,反映出地方出让地块质量提升。4、住宅已在绝对意义上处于去库存状态,但广义库存去化周期持续拉长,房地产销售疲软引致库存压力累积。
二、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基础。1、房地产止跌回稳的起点是房地产销售增速企稳回升,通过量的回升带动房价和投资的企稳,大约存在4个月的领先滞后关系。2024年6月以来住宅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收窄,将带动10月以后房价和房地产投资的同比跌幅收窄。2、理论测算中国房地产的潜在需求空间,可分为三个部分:城镇人口增加带来增量需求;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带动的改善性需求;存量房屋房龄变老带来的折旧需求。我们测算显示,房地产销售已经连续三年低于潜在需求水平。3、房地产止跌回稳具有客观基础。从购房能力来看,经过三年减少购房,城镇居民的储蓄得以积累,此前购买力透支的状况已明显缓解;从购房成本来看,房价跌约15%、首付比例平均降约10-30%、贷款利率较2021年末下降2.23个百分点,购房的近期与远期成本均有明显降低。4、当前中国房地产止跌回稳的主要堵点在于,居民对房价和对收入的走向预期发生变化。本次房价调整的时长和深度超过以往,改变了居民对于中国房地产大周期的预期。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跌的考量,导致购房能力无法转化为购房意愿。从房价收入比来看,居民购房需以稳定的收入预期为前提,否则也会导致购房需求延迟。
作者钟正生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