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派单位:宣城市宣州区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单位:安徽师阳安顺律师事务所
承办人:何禾吴坤叶树生等人
供稿:安徽师阳安顺律师事务所何禾
审稿:宣城市宣州区法律援助科李佳
编写人:何禾
检索主题词:法律援助工伤工伤待遇调解
二、案例正文
【案情简介】
受援人李某于2017年10月5日进入宣城市某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从事装卸工岗位工作,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2017年10月18日,受援人李某在装卸过程中不慎跌伤。李某立即被送往宣城市中心医院入院治疗。经诊断,李某所受伤害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双侧额叶脑挫伤出血。后李某及其家人多次向单位商榷赔偿问题,都没有结果,想要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经过咨询,李某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基本律师费用,后通过亲朋介绍知晓了法律援助。便通过合法程序申请了法律援助,经过审核通过,宣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于2018年3月6日指派该案件到安徽师阳安顺律师事务所,由承办律师何禾、吴坤、叶树生等人具体承办(该案前后经过了6次指派)。
承办律师详细的同受援人讲述了两种维权方式的利弊,供受援人参考。经过反复斟酌,受援人请求承办律师给予建议。承办人本着维护受援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建议受援人尝试第一种途径。最终,经过几天的思考,受援人最终决定选择第一种“工伤”途径。
随后,受援人依法申请了工伤认定、劳动功能障碍等级鉴定,均得到确认。2019年度,承办律师在耐心等待工伤认定期满6个月后,依法为申请人申请了劳动仲裁。该案在仲裁委的主持下,多次进行调解。承办律师也多次与用人单位方律师沟通协调,但最终因用人单位与受援人之间的要求差距过大,调解无果。2020年下半年,该案经过仲裁裁决后,用人单位不服又进行起诉。此时,该案已经经过了将近2年之久,受援人多次向承办律师诉苦。承办律师屡屡安慰受援人,耐心等待,正义迟早会到来。后本案经过审理,一审法院基本维持了仲裁裁决结果。没曾想到,用人单位再次上诉。此时的受援人已经完全崩溃。承办律师只能继续安抚受援人,耐心劝解:该案已经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应当积极应诉,力争维护己方权益。
【案件点评】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工伤待遇纠纷案件(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承办律师曾多次接触此类案件,类似案件的发生与当地企业(接受劳务者)管理不规范、劳动者(提供劳务者)法律意识淡薄具有直接联系。基本是因为用人(工)单位(接受劳务者)为节省成本而不缴纳相应保险(特别是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等)、劳动者(提供劳务者)不主动维权(不懂得如何维权),一旦不慎发生意外伤害时,用人(工)单位(接受劳务者)不予理睬或劳动者(提供劳务者)不知如何保留相应证据等,使得双方矛盾激化、争议无法得到合理解决,不利于社会稳定。
该案也能够跟广大的老百姓、用人单位等敲响警钟,作为用人单位,应该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加强工作保护、预防意外事故、减少企业成本;作为劳动者,应当谨慎作业、发生伤害时及时保留证据、合法合理维权。
总而言之,对我而言,每个案件的办理结果都会出现不确定性,但重要的是个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应当勤勉尽责认真,方才能不辜负当事人、不辜负法律的威严,方才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