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楯:中国的真问题在于党治还是法治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差不多这十年来,积极的去干,但是非常灰心。为什么?就因为我们面对一种改革走不动的境况,面对着有些人认为我们制度世界第一,经济全球第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存在着太多的利益冲突难以化解。我想讲四个问题。

第一,中国的真问题是什么?前面有些先生提到了,我觉得在我们这个会上,在这个题目下,中国的真问题就是党治还是法治问题。首先讲一讲我们老前辈江平先生提到钱端生先生,在钱端生先生境遇非常糟糕的时候,我是他家里的学生,我拿的都是共和国的出版物,是他在1949年前写的,但是在49年以后出的书。先讲一下李剑农先生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说这个事意义重大,此后政治中所争的将由法的问题变为党的问题。从前是约法无上,今后是党权无上;从前谈法理,今后谈党议;从前谈护法,今后谈入党;从前争法统,今后争党统。这是李剑农先生《中国政法史》531页上面有的。再看政法大学出版社在这几年重印的《法学救助》中,王世杰先生、钱端生先生讲,所谓党制即由一党统治,一党独裁治理,党政与独裁政治唯一的不同,前者是一党的独裁,后者是一人的独裁;党治和民治是不同的制度,在民治下,政治取决于全体公民,在党治下,则政治取决于一党的党员;换言之,党可以独裁,而不问党外民众的意见,党的决议事实上甚至形式上等同于法律,党可以用决议的方式随时取消和变更法律。这是政法大学出版社在1997年重印的王世杰先生和钱端生先生的《比较宪法》,在第425页。

这里有些问题我们很值得认真思考,雷颐先生是搞历史的,有一次他说没有记载就等于没有发生。在我不是搞历史的人,我更体会到,记载了我们不知道,可能对这个国家仍然等于没有发生。我们有些研究,甚至是主流的研究,比如像中央党校的研究和我们的教科书,不只是给中小学生,包括给大学生的教科书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年来我们承认的问题在教材中还是老一套。比如到大街上看一看,要开大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话在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对,因为我们打开国门以后,人民日报有一个比我小的朋友说,我们一心一意惦念有一天走出去解救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处在水生火热中的阶级弟兄,我们今天讲这个话,能不能在台湾讲没有国民党就没有新台湾,如果双方这样讲下去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作为后发国家和地区,走入发达,为什么在东亚是日本和韩国?为什么在中国是香港和台湾?这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我们能不能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得更好一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就党治和法治的问题进行回顾。

第二,中国当前应该有的两大目标,告别党治走向法治。

走向发达,不能以长期处于发展中,来遮掩和维护在两种体制并存情境下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发达不只是经济量的增长,发达是全方位的,是以人为本的,是和谐的和可持续的。我们要告别党治走向宪政,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己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它的重要文件中提出自己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每当面对改革风险,我们特别要注意改革风险的研究,当面前改革风险和内部贪腐这样一些既得利益群体时缺乏有效行动。各个基层从上一直到乡镇最底下一级,都有一些当权者只愿意自己任期内不出问题,对后世、对人民不负责任,中国共产党要真替自己着想和为人民着想,应该主动告别党治接受法治,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否则就可能面对同样以革命的名义而不遵从法治的暴乱状况。我们应该看到,在人类社会中缺乏主流认同的价值理念和规则只靠强力去维持的体制是不可能太长久的。

第三,我个人对宪政基本原则的看法,同时要谈到处理好几个问题。

最后一点,革命和改革赛跑的事。中国的事不进则退,有人说最大的功绩就是打开国门,但也有人说我们是半开放社会。有人常说改革三十年,但有人说改革早已停滞。我们能不能尽快稳妥的启动改革,是中国能否走向发达的关键。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中,不断有人提出改革和革命赛跑的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人说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所以我们需要研究改革风险,需要重塑史实,从过去的教科书中的说教中把自己解放出来,梳理问题,寻求基本共识,建立信心,前天俞可平教授在蔡定剑宪法教育基金颁奖时讲到,以一种负责任和理性的精神,尽力促成中国的平稳转型,转向以人为本把人权放在第一位的国家,转向在法治下公平不能容忍任何特权的市场经济,转向一个具有衡平利益协调机制的公正的社会主义。

最后再说一下蔡定剑,俞可平先生把蔡定剑的精神解释为三项,奉献精神,负责任和理性。在定剑离去后,我们活着的人还应该保持这种精神。虽然像前面那位律师朋友谈到的,我们也会感觉到恐惧,我们没有安全感,但我们应该是能够有担当的。谢谢大家!

THE END
1.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齐心协力,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2/28/c_1127149742.htm
2.中国是法制还是法治法律知识中国是法制还是法治 -法律知识 2023-03-15 其他 法律分析: 中国属于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520886904752178780.html
3.中国到底是法治国家还是法制国家?首先,中国是法制国家,奉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简单解释一下:“治”所陈述的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行为;而“制”所说的是制度,是一种有逻辑体系,且属于闭和循环的行政系统.通俗理解起来就是“中国是一个有法律制度的国家”,而不是“法律是治理中国的国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999c9033af6d9cc9212788e4e9d7ad2.html
4.中国到底是法制还是法治律师普法中国到底是法制还是法治 普法内容 中国属于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https://www.110ask.com/tuwen/11805834267970330323.html
5.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说刑法《良善生活与法治》,法大考研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有六个方面,“何为良善,何为法治”,这是一个开题。“法律对于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护”“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法治还是人治”“法治的两个要义”,最后是破题,“通过法治追求良善生活”。 第二个关键性词汇,什么是法治? 一些影视剧的台词经常写错别字,搞错“法治”和“法制”,两者是不一样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85033792209617
6.王人博:中国法治:问题与难点问题还是理论:中国法治的出发点 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近两年在中国法学界,包括理论界,法治为何这么热?我认为这个热,并非因为法学界的学者、老师写了颇多文章,介绍了诸多西方法治理论、法治思想。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的做出,与此关联不大。那么问题就此出现,我们在思考中国法治问题时到底该什么优先?是理论优先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7958.htm
7.“法治”还是“法制”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及科学的、创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三、一字之差,有何变化 从“法制”概念到“法治”概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8.展现未来中国法治发展方向,法学大咖热评2020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民法典》的颁行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不仅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作为新中国唯一被冠以“法典”名称的法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伟大法典https://www.xhby.net/index/202101/t20210119_6952868.shtml
9.郭晔: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的法治规范渊源“法治规范渊源”孕育于历史之中,生成于新时代之下,是中国法治不断发展进步、瓜熟蒂落的成果。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作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决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11997年,党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6483
10.田辰山:纠正西方错误“法治”观,是中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样风马牛不搭嘎的西方自由主义“法治”(法统治rule of law)与中国的“去不直、治水平”(治与理之方法)两回事,是应当和需要以中西文明比照阐释方法,各在英语(西语)和汉语的文化语义环境中去加以釐清、加以解释的。中国“依法”是针对个别人的,西方“法治”是对一切单子个体的;这两个“法治”叙事,如硬是当成http://www.wyzxwk.com/Article/zhonghua/2017/01/37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