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文化的形成相比——中华法律文化起源之特征

原标题: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文化的形成相比——中华法律文化起源之特征

魏琼

中华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按照传世文献的记叙,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法律生活。笔者以近100余年考古学之丰硕成果,详尽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及其轮廓,阐述了从仰韶、龙山等各大文化以及陶寺、二里头等各个遗址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遗存),试图说明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公法”“私法”“刑法”之萌芽、诞生和起源的进程与路径。通过这一初步的研究,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法律文化的形成相比,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具有鲜明特色。

第一,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具有原创性。从各大文化和各大遗址考古出土的情况来看,华夏大地上的各个民族,其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从氏族,到部落,到酋邦(方国、古国),到统一的国家时代,都是原发的,独立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些氏族、部落、酋邦和国家的法律(习惯法)生活,也是自发的、原创的。从中原大地上发展起来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凌家滩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彼此之间虽有联系,但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比较系统的法律文化,从氏族习俗,到部落习惯,到酋邦习惯法,到夏商周统一国家时代的“刑”“法”“律”。

第二,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是由中华文明或者说是由中国古代国家形成时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中华文明的形成不是一个单一的氏族或部落,而是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种族)在各自生活的范围内一起努力,创建起来的。如同苏秉琦所说,中国古代氏族、部落、酋邦(方国)的成长,呈现出一种“满天星斗”状的分散发展起来的形态。而这种形态,决定了中华法律文化的萌芽、诞生和成长也呈现一种分散发展、多元地进步起来的局面。法律发展的多发性和多元性,经历了五帝时代,乃至夏商西周,一直延续至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成文法典《法经》(公元前5世纪初)就是“撰次诸国刑典”而成的。大规模诸文化遗存反映出多种法律文化因素共存的现象,也间接地证明了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特色。

第四,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具有连续性。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开始的诸多遗址中呈现出来的氏族、部落之原始法律生活的情景,以及自铜石并用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早期复杂社会)的仰韶文化末期到陶寺文化(公元前2500—前1900年)及二里头文化(公元前1900—前1530年)等所呈现出来的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方国、古国以及中国第一个统一国家夏王朝形成过程中,习惯法的成长与变迁从来没有中断过。加之,华夏各民族在空间地域分布上并非泾渭分明,其生活版图也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犬牙交错之势,各族的文化因素也因此呈现出融合乃至“一体化”趋势。这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巴比伦法律文化和古代埃及法律文化形成鲜明的区别,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连续性特征。

总之,从考古学的成果出发探索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可以给予我们诸多认识和感悟,同时也说明了中华民族所保留下来众多传世文献中关于国家与法律之起源的记载基本上是可靠的,经得起考古出土文物、文献的印证和检验,进而也说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巨大的创造力,中华法律文化是人类法律文化中重要的一极。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详情请参阅《中国法学》2024年第2期《中华法律文化之起源考》一文)

THE END
1.法律如何进化在人类的漫漫长河里,法律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这种演变其实反映的是法律的一种进化。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法律如何进化?法律进化的路径在哪里?作为日本著名法学家牧野英一的代表作之一,《法律的进化与进步》采用正文和补遗的体例,探讨了不同法学流派的观点,分析了20世纪日本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http://m.legalweekly.cn/whlh/2023-08/31/content_8895094.html
2.法律硕士必知:深度解析民法的渊源与变迁世界民法的起源备考法律硕士的旅程中,民法总是绕不开的一大关卡。而民法的渊源,就像是探寻这片法域的地图,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法的世界,探寻它的历史脉络和演变轨迹。 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简单来说,就是民法规则、原则的来源和根据。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https://blog.csdn.net/fgz17362088809/article/details/139435929
3.法的渊源有哪些?正保会计网校速问速答 法的渊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早期的法律多是由宗教组织制定的,比如犹太教的《摩西五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等。2. 习惯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惯例,这些规范和惯例逐渐演变成为习惯法。3. 判例法:判例法是指法官根据先前的判例和司法实践,对具体案件做出https://m.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40827184508.s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读书报告:哈耶克的立法思想(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书评《法律、立法与自由》由“规则与秩序”、“社会正义的幻象”和“自由社会的政治秩序”三卷组成,这部著作是哈耶克在晚年对其法律理论、社会理论和自由理论的系统阐述。哈耶克在序言中表达了他对于自由宪政未能为个人自由提供制度性保障的担忧,并且指出问题在于政府通过宪法下的权利分立攫取了过多的权力。由于代议机构既正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252441/
6.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作为社会的调节器, 法律应当稳定, 但社会生活状况却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法律因随其而适时的改变。据此, 法律稳定的必要性和变化的必要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而几个世纪以来法律思想家们一直试图在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庞德也是其中之一。 一、法哲学的发展与演变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7.刍论国际法渊源之位阶序列国际法渊源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构成和位阶随着国际共同体的历史演变而动态发展。只有动态地把握国际法诸渊源的地位变迁和演变过程,才能全面、精准地判断当今形势下国际法体系的位阶序列。国际共同体产生初期,最原始的法律渊源即为习惯,调整当时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主张以及国际舞台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4307917.nh.html
8.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外国法学名著)书名: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外国法学名著) 作者:李静冰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入库时间:2008-12-21 定价:20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民法方面,主要是西欧大陆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法律制度方面的著作。写作这本书,我不抱什么特别目的,去描述那些使民法法系明显地区别于普通法世界的——众所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37523
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其中左边这幅图是法国民法典的书影,右边这幅图是神父主持洗礼的画像,正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法律和教化。那么这两种重要的方式是如何发展演变到近代的呢?本课将通过以下四个学习任务来探讨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学习任务一:叙述西方法律的渊源及发展历程。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13/5131230242011141.shtm
10.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精选6篇)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征、缺陷及现实影响 内容提要: 在中国现时法渊源中,只有成文法规范,没有判例。然而成文法的局限性,导致在一部成文法典颁布后不久,又要针对该法的空白和漏洞发布法律解释,但仅凭法律解释,是不能解决成文法所固有缺陷的。纵观我国历史,判例也曾经是法律的渊源,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也是其优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ja1s3r2.html
11.第一节法国法的形成和发展长达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法兰西王国形成的封建法律制度与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无论从法律形式的多样性还是法制进程的阶段性来看,它都具有典型意义,法国封建制法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由主要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极不统一、地方色彩浓厚的法律制度、分散的法律渊源逐步走向成文化、统一化和民族化,并为近代法国资产阶级法律的形成http://media4.open.com.cn/l603/fushi/0903/waiguofzs/web/lesson/char13/j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