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国家,因此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少数的坚持全国禁枪的国家,自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来,任何的地区、机构乃至个人持有枪支都属于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在如此强有力的管理政策之下,有一个人一直公开持有枪支武器,并且是两支,不可谓不“嚣张”。很多人以为,这个人会不会是哪个涉黑组织的头目,事实上,这位持枪者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如此高龄还持有武器的目的是什么呢?他又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呢?
艰难生活,少年确立目标
滕西远,一位貌不惊人的老人,持枪已经超过70年了!
滕老出生于1925年,山东省莱芜口镇北山区,如今的莱芜区。如今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怎么也想不到当年的这里经历过怎样一场惨绝人寰的灾害。那一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代,长期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灾害无不摧残着人民的生命。
滕老家中兄弟五人,父母因灾害早逝,留下了5个可怜的孩子相依为命,为了生存下来,两位年长的哥哥早早地承担起了照顾弟弟们的责任,作为老三的滕老把哥哥们的辛苦看在眼里,心中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生活就这样艰难地度过着,随着一声炮响,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正式打响了。内心有着远大理想的哥哥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军,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行前,哥哥们将家庭的重担转交在了滕老的手中,滕老含泪跟两位哥哥说:“你们放心去打仗,家里有我呢。”
就这样,在这种心情的激励下,滕老开始利用自己乞讨的便利,偷偷给大队传递打探来的情报,也算是为抗日战争贡献了一份力,并且由于年龄小,性格又机灵,几乎一次也没有被发现过,自此,滕老算是真正接触到了抗日战争当中来。
哥哥们走后,滕老把家庭的责任承担了起来,他四处乞讨,为了弟弟们的生存每天奔波着。然而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生活的都非常困难,因此能够乞讨到的吃食也非常的有限,就这样,滕老最小的弟弟在饥寒交迫中不幸丧失了生命。
每每想到这里,滕老内心都是非常的难过,“如果活到今天,他也应该是一位古稀老人了,能看到现在这个盛世,一定心怀安慰。”家人的相继离开,生活的艰难困苦无一不提醒着滕老,这一切,都是日本鬼子惹的祸,我一定要打败日本人,找回和平的生活!
坚定信仰,破茧成蝶
做个“有用的人”是滕老从小的目标,又有两个哥哥为榜样,渐渐地,滕老已经不满足仅仅是传递情报这种隐蔽的工作了,在滕老的心中流淌着一股热血,“男儿当上场杀敌,不能躲在背后,即使死在战场上也是值得的!”
在这种情绪的催化下,滕老来到了县里的大队,要求上场杀敌,“杀鬼子,像哥哥一样!”。本来,年龄小体格又偏弱的滕老是被大队拒绝了的,但“固执”的滕老那股子热血最终还是打动了组织部长,刘部长最终收留了他,滕老终于如愿开启了军人的生涯。
虽然如愿入伍了,但是部队里的战士们仍然拿他当小孩,不让他冲前线,生活中也对他颇为照顾。滕老内心虽然感激,但他时刻不忘自己的目标,日日刻苦训练,跑步、打靶、躲避、搏斗。只要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无论多辛苦他都去做,不畏艰辛,就是为了“鬼子”来了的这一天做好准备。
这一天终于来了。1940年,随着日本鬼子开始进村扫荡,中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这一年,八路军与日军在杨家横相遇了,一场恶战就此打响。由于当时日军数量众多,武器也比较先进,八路军在战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滕老与战友们奋力杀敌然而敌方仿佛并没有多少损伤。眼见战友一个个倒在身边,杀红了眼的滕老眼前晃过了一缕红白旗帜,这是日军的旗手在传递消息,滕老瞬时灵机一动,他拿起来了枪凭借自己身材的优势躲了起来,趁敌人不备一枪打中了旗手的脑袋。
随着鬼子的倒下,象征着信仰的日本旗也跟着倒了下来。顿时,日本鬼子失去了方向,一时愣在了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杀啊!”趁着这个愣神的瞬间,八路军奋起直追,将方寸大乱的日本鬼子打了个措手不及!滕老在此次战斗中也受了不小的伤,但他机警又勇敢的表现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扬,而那把枪就被滕老珍藏了起来,这就是“双枪”中第一把的来历。
做了个有用的人
本以为,打退了日本鬼子百姓就会有好日子过,没想到,国共开战了。那一年,滕老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死了很多很多的人,战士们勇猛杀敌但也死伤无数。恶劣的环境,落后的装备,战士们又累又饿。
这一天,滕老的连队与敌军不期而遇了。那是在一个山沟里,滕老悄悄去打探,对方粮草充足,人数众多,“这一仗,恐怕是打不赢了”,滕老内心这样想到。然而,再怎么没有胜算,作为连长的滕老都不能在士兵面前露怯,多年战争已经让他积累了一定的战争经验,于是滕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滕老利用了所处的地理优势,敌军身处山谷中,不清楚周围的情况,而我军占据高点,支援部队离我们也并不远,于是,滕老扔朝山谷中心下了一个手榴弹,山谷聚拢的效果将这一颗手榴弹的威力放大了几倍,同时,交代战友立刻发送救援消息。
伴随手榴弹的爆炸,滕老朝着山谷大喊“这个山谷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交枪投降,我们不杀俘虏,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坚定的声音振聋发聩,志愿军接到了信号以最快的速度赶了过来,已经被吓懵了的敌军瞬间溃不成军,我军直接来了一个“瓮中捉鳖”,一举拿下。
战后,为了表彰滕老的英勇表现,粟裕亲手奖励了他一把枪,以此纪念这一伟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把枪的来历。
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平静了下来,而这两把枪却一直被滕老珍藏着。他知道,这并不仅仅是一把枪,这是他的峥嵘岁月,也是无数战友奋战的过往,这是他们共同的功勋。
建国后,为了纪念滕老及战士们的壮举,国家开具了“枪支说明书”,这两把枪也就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滕老师常拿出来看看,思念着队友,怀念着过往,更珍惜着现在。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正如滕老所说,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来得并不容易,这是无数烈士用鲜血铺平的路,用身躯开创的幸福生活。像滕老这样的英雄,跟这把枪背后的故事,值得年轻一代铭记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