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这五种情形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因胁迫订立的合同以及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指的是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通常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涉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1.合同一旦被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它将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该合同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也不能作为执行或强制执行的依据。

2.如果合同的部分内容被认定为无效,但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那么其他部分将不受影响,继续有效。

3.合同无效、被撤销或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4.对于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如果财产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应当折价补偿。

5.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6.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给集体、第三人。

1.当事人一方在发现合同存在可撤销的情形时,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该合同,这一权利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赋予的,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在请求撤销合同时,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供证据,证明合同存在可撤销的情形。

3.法院或仲裁机构在收到请求后,会进行审查,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撤销合同的决定。

4.如果合同被认定为可撤销,那么该合同将被视为自始无效,具有与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

了解了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你是否对如何撤销合同有更多疑问?欢迎在找法网发起咨询,我们的法律专家会为你提供更具体的建议。

THE END
1.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律师普法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021-01-28 448 普法内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并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其自始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有: (一)重大误解: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 (二)显失公平: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https://www.110ask.com/tuwen/1491391308266136023.html
2.「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有哪些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胁迫和欺诈。重大误解是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显失公平是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等等。 https://www.dongao.com/wdzt/zckjs_minshifalvzd_3680201/
3.讲义·《经济法》2.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本章近3年所占的分值在4分左右,其中考点主要集中在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代理、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和中断。考试题型主要为客观题,重点关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代理和诉讼时效等内容。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https://www.jianshu.com/p/a0560e0b1a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