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egalScience

2015年10月29日,中菲南海仲裁案的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就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做出了裁决。仲裁庭是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以下简称:海洋法法庭)在2013年4月24日强行组建的,起因是菲律宾在2013年1月22日针对中国南海问题单方面向海洋法法庭申请仲裁。

(一)菲律宾仲裁申请的主要内容

从涉及的内容来看,菲律宾的仲裁申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三,关于行为活动的请求。这主要包括第8条至第14条请求,涉及自然资源、环境保护、航行自由以及岛礁控制等方面。菲律宾认为我国在部分海域的行为或者活动要么违背我国根据《公约》所承担的义务,要么侵犯菲律宾根据《公约》所享有的权利。[4]

针对历史性权利,菲律宾认为《公约》取代了任何先于《公约》诞生的历史性权利,并使之无效。据此,仲裁庭认为,该争端不涉及具体的历史性权利是否存在,而是在《公约》的框架内涉及历史性权利的争端。既然争端涉及《公约》与其他法律文件或制度之间的关系,包括《公约》是否保留了植根于其他法律制度的权利,那么它就是一个关于《公约》解释和适用问题的争端。[6]

(一)“九段线”内的三种权利与三层区域

与上述三种权利大致对应,“九段线”以内的区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岛屿和岩礁及其周边12海里的海域(领海),国家可以对这部分区域主张主权权利;第二,岛屿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临近区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国家可以对这部分区域主张《公约》规定的管辖权;第三,对于“九段线”以内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区域,即所谓“剩余区域”,菲律宾认为国家不能对它主张历史性权利,而中国则持不同的观点。

(二)菲律宾针对主权权利的焦点问题

就主权权利而言,按照上述区域划分,菲律宾提出仲裁请求的理由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菲律宾认为中国对属于菲律宾的岛礁及其领海主张了主权权利,例如黄岩岛;第二,菲律宾认为中国对属于中国的岛礁周围区域主张了超过12海里的主权权利;第三,菲律宾认为中国对所谓不能主张主权权利的海洋地形主张了主权权利。对于第一种理由,因为菲律宾试图通过回避岛礁主权的方式来规避《公约》关于强制管辖权的例外规定,所以它不大可能以该理由直接提请仲裁;对于第二种理由,因为我国从未提出过类似的主张,同时我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3条也明确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所以菲律宾以该理由直接提请仲裁的意义也不大。由此,从管辖权的角度看,菲律宾针对主权权利提请仲裁的理由应该主要是第三种。进一步从菲律宾的仲裁申请中第4条与第6条请求看,菲律宾认为该理由主要涉及低潮高地的认定问题。

(三)菲律宾针对管辖权与历史性权利的焦点问题

既然菲律宾在其仲裁申请的第2条请求中将考察海洋性权利的视角分为地理范围和实体范围,那么我国的研究者不妨也从这两个角度分析管辖权和历史性权利。

从地理范围来看,假如抛开主权权利,那么单纯地讨论管辖权与历史性权利是不现实的——根据上述三层区域的划分,它们是层层包围的关系,所以管辖权与历史性权利的范围都取决于主权权利的范围。因此,若从这个角度审议管辖权和历史性权利,那就不得不首先返回上述关于主权权利的讨论。退一步讲,即使在主权权利的地理范围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就管辖权而言,因为《公约》对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地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菲律宾提请仲裁的主要理由应该是它认为中国对不应当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区域主张了相应的管辖权。进一步从菲律宾的仲裁申请中第3条和第7条请求来看,菲律宾认为这主要涉及岛屿和岩礁的区分问题。就历史性权利而言,菲律宾提请仲裁的理由显然是它认为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超过了《公约》允许的地理范围。这实际上就是上述中国与菲律宾关于“剩余区域”的分歧。

从实体范围来看,就管辖权而言,因为《公约》对沿海国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管辖权的内容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所以菲律宾提请仲裁的主要理由应该是它认为中国在上述区域主张了比《公约》更多的管辖权。从本质上讲,这种更多的管辖权也应当属于历史性权利。就历史性权利而言,菲律宾提请仲裁的主要理由应该是它认为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在内容上超过了《公约》允许的实体范围,并且因为违背《公约》而归于无效。

为了规避《公约》关于强制管辖权的例外规定,菲律宾的仲裁请求对争议的本质(领土主权与海域划界)避而不谈,试图将仲裁庭的目光引向上述两个焦点。然而,即便菲律宾如此设计,仲裁庭对上述请求仍然不应具有管辖权。研究者不妨先看历史性权利的范围,再看海洋地形的法律地位。

三、仲裁庭对历史性权利之争没有管辖权

(一)《公约》第298条管辖权例外应适用于历史性权利

菲律宾认为,此案中的“历史性权利”(historicrights)与《公约》第298条的“历史性所有权”(historictitle)是不同的,因为后者的概念有具体和限制性的涵义,即它只适用于国家可能主张主权的近海海域。菲律宾进一步提出,《公约》第298条将当年丰塞卡湾(GulfofFonseca)的海域划界问题考虑在内,并且只适用于历史性海湾和所有权的海域划界争端。因此,根据菲律宾的意见,《公约》第298条第1款第(a)项第1段所规定的“涉及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并不是所有争端,而是局限于有关海域划界的争端。[9]

很显然,从菲律宾的意见来看,它为“历史性所有权”的理解设置了两个前提背景:第一,它只适用于历史性海湾的争议;第二,它只适用于海域划界争端。这两个前提背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公约》第298条第1款第(a)项第1段排除强制性程序的对象之一是“那些涉及历史性海湾或者所有权(的争端)”(thoseinvolvinghistoricbaysortitles)。菲律宾认为“那些”(those)一词不是指所有争端,而是专指海域划界争端。诚然,《公约》第298条第1款第(a)项第1段排除了强制性程序对两类争端的适用,一类是“关于划定海洋边界的第15条、第74条、第83条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另一类是“涉及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11]从该段条文来看,两种争端之间是用“或者”(or)一词连接的,换言之,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将“历史性所有权”限制在“海域划界争端”的背景下来理解也是不正确的。

退一步讲,即使“历史性所有权”以“海域划界争端”为前提背景,仲裁庭也不能具有强制管辖权,因为中菲历史性权利之争在本质上就是海域划界争端。

(二)中菲历史性权利之争在本质上就是海域划界争端

笔者认为,菲律宾的观点是错误的,仲裁庭接受该观点是武断的。这是因为它们似乎都没有认真考虑如下两个问题:第一,海域划界存在关键性因素;第二,确认权利的范围属于关键性因素之一。

诚然,在海域划界过程中可能予以考虑的因素不是海域划界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法庭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其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剥离之后单独裁决。其应有的限制是关键性因素不得剥离,不得单独裁决。所谓关键性因素,必然是那些对海域划界的结果将产生直接和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众所周知,国际法不是判例法。因此,国际法庭没有义务遵循先例。假如将直接影响海域划界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剥离出来由一个国际法庭单独裁决,而由另一个国际法庭对海域划界进行裁决,那么结果要么是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要么是前者不正当地干扰了后者的裁决权。

尽管菲律宾没有明确要求仲裁庭进行海域划界,但其明确要求仲裁庭对包括历史性权利在内的中国海洋性权利进行地理和实体上的“范围”确认。因此,菲律宾请求确认的不单纯是权利的存在,其实质是权利的范围。

就权利范围的确认结果而言,从定性上看,有两种可能的结果:第一,中国与菲律宾存在权利重叠的情况;第二,中国与菲律宾不存在权利重叠的情况。从定量上看,逻辑上有三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确认的结果超出中国的主张;第二,确认的结果吻合中国的主张;第三,确认的结果低于中国的主张。若此案仲裁庭决定对菲律宾的请求行使管辖权,并由此做出裁决,那它就不得不在上述结果中做出选择。然而,无论仲裁庭选择哪个结果,该结果都将直接和决定性地影响未来中国与菲律宾之间正式的海域划界。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权利范围的确认结果是不存在重叠的权利,那也是海域划界的结果,因为海域划界可能的结果当然也包括将争端双方虽不重叠但原本模糊的边界予以明确,否则就会使海域划界的裁决先天地丧失了一种可能的结果。因此,菲律宾请求仲裁庭确认的中国海洋性权利在地理和实体上的范围无疑是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

由此可见,仲裁庭将菲律宾的请求归纳为“是否存在某项权利”,将海域划界争端归纳为“如何划分相互重叠的权利”,并以“是否存在某项权利”与“如何划分相互重叠的权利”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得出菲律宾的请求不是海域划界争端的结论,这是武断的。

既然菲律宾的仲裁请求是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那么该争端在本质上就是海域划界的争端。因此,即使《公约》第298条的“历史性所有权”以“海域划界争端”为前提背景,此案的“历史性权利”也应当属于该条范畴,从而排除强制性程序的适用。在此之外,仲裁庭也可以直接依据《公约》第298条“关于划定海洋边界的第15条、第74条、第83条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的规定排除强制性程序的适用。

(三)历史性权利不仅具体存在,而且与《公约》兼容

正如前文所述,根据仲裁庭进一步审议管辖权的思路,除了属于“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之外,存在权利重叠的情况同样会导致《公约》第298条其它强制管辖权例外情况的适用,因为那势必直接涉及海域划界,而权利是否重叠同样取决于中国所主张历史性权利的本质。

倘若仲裁庭从权利重叠的角度考察历史性权利的本质,那么它需要对三个问题做出判断:第一,历史性权利是否存在;第二,如果存在,那么历史性权利与《公约》是否兼容;第三,如果兼容,那么历史性权利在地理和实体上的范围是否与菲律宾的海洋性权利存在重叠。

前文实际上已经述及第三个问题,即因为菲律宾请求确认的权利“范围”是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范围”之争本质上就是海域划界的争端。由此,仲裁庭对第三个问题没有管辖权。不过,这里还是需要对前两个问题进行适当的阐述。

第一,仲裁庭在裁决书中的一个基本判断存在偏差——鉴于菲律宾对历史性权利采取一概否定的极端立场,仲裁庭就判断该争议不涉及具体的历史性权利是否存在,而涉及《公约》是否保留了根植于其他法律制度的权利。这是值得商榷的。正如前文所述,国际法不是判例法,换言之,判例不是独立的国际法渊源。因此,国际法庭只享有适用法律的权利,而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利。这意味着,当仲裁庭为了适用《公约》而需要解释《公约》时,它必须结合具体案情,而不能纯粹和抽象地解释《公约》。那么什么是具体案情呢?很显然,它至少包括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南海是否存在具体的历史性权利。

第三,既然存在具体的历史性权利,就要讨论历史性权利与《公约》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否像菲律宾所说,《公约》使任何历史性权利都归于无效呢?对于这个问题,既要看菲律宾的理由,也要看国际法的规定。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8条“条约不溯既往”的规定,“除条约表示不同意思,或另经确定外,关于条约对一当事国生效之日以前所发生之任何行为或事实或已不存在之任何情势,条约之规定不对该当事国发生拘束力”,[20],《公约》与历史性权利并非不兼容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历史性权利本身符合国际法的权利;第二,历史性权利形成于《公约》生效之前;第三,《公约》不禁止缔约国享有历史性权利。实际上,这三个条件都是成立的。首先,“国际司法实践历来尊重和承认历史性权利。1910年常设国际仲裁院关于北大西洋渔业案的裁决、1917年美洲法院关于萨尔瓦多与尼加拉瓜丰塞卡湾地位的判决、1951年国际法院关于英国和挪威渔业案的判决以及1995年常设国际仲裁院关于厄立特里亚和也门红海岛礁归属和海洋划界的裁决都尊重和承认历史性权利”。[21]其次,如前文所述,中国的历史性权利在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南海“断续线”之前就早已形成。再次,《公约》不但没有禁止缔约国享有历史性权利,而且《公约》在关于海湾、领海划界、群岛和群岛国、传统捕鱼权以及争端的解决等部分的条款(第10条、第15条、第46条、第51条、第298条等)中都肯定了历史性权利。

四、仲裁庭无权审议海洋地形的法律地位

菲律宾的仲裁申请中第3条和第7条请求认为黄岩岛、赤瓜礁、华阳礁和永暑礁属于岩礁,而不是岛屿,所以它们不能产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菲律宾的仲裁申请中第4条与第6条请求涉及美济礁、仁爱礁、渚碧礁、南薰礁、西门礁、东门礁;在菲律宾看来,这六个海洋地形均为低潮高地,因此,它们不能产生领海、专属经济区或者大陆架,并且也不能通过先占或其他方式取得(appropriate)。

(一)海洋地形的法律地位是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

《公约》第121条规定:“1、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2、除第3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23]

按照上述规定不难看出,岛屿和岩礁的共同点之一是它们在高潮时都高于水面,区别在于岩礁无法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第一,维持人类居住;第二,维持本身的经济生活。于是,岛屿和岩礁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前者不但可以产生领海,而且可以产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后者只能产生领海,不能产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此,岛礁之间的区分实际上就是确认海洋性权利在地理和实体上的范围。

《公约》第13条规定:“1、低潮高地是在低潮时四面环水并高于水面但在高潮时没入水中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如果低潮高地全部或一部与大陆或岛屿的距离不超过领海的宽度,该高地的低潮线可作为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2、如果低潮高地全部与大陆或岛屿的距离超过领海的宽度,则该高地没有其自己的领海。”[24]

很显然,由于高潮时没入水中,低潮高地与岛屿和岩礁不同,低潮高地是否可以产生领海取决于它与大陆或岛屿的距离是否超过领海的宽度——如果低潮高地位于一国领海以内,那么它可以产生领海,但应当指出的是,低潮高地之所以能够产生领海,是因为它可以成为领海基线的起讫点。具体来讲,根据《公约》第7条第4款,假如低潮高地上筑有永久高于海平面的灯塔或类似设施,或以这种高地作为划定基线的起讫点已获得国际一般承认,那么直线基线的划定可以以低潮高地为起讫点。[25]更重要的是,如果低潮高地位于一国领海内,那么该国可以对其主张主权。在2001年的卡塔尔与巴林海域划界与领土争端案中,国际法院认为,该案所涉及的低潮高地位于卡塔尔的领海范围内,所以卡塔尔对其享有主权。[26]在2012年的尼加拉瓜与哥伦比亚领土与海洋争端案中,国际法院认为,沿海国可以在低潮高地位于自己领海内的时候对其主张主权。[27]由此可见,岛礁与低潮高地之间存在差别,所以某个海洋地形是不是低潮高地是衡量沿海国海洋性权利地理和实体范围的重要依据,包括即使是低潮高地,它能否产生领海的问题也涉及权利的范围,因为低潮高地可以是领海基线的起讫点。

综上所述,无论是岛礁之间的区分,还是低潮高地的认定,它的结果都不单纯是确认权利的存在,实质是确认权利的范围。正如前文所述,既然是确认权利的范围,那么无论仲裁庭得出怎样的结果,该结果都将直接和决定性地影响未来中国与菲律宾之间正式的海域划界。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海洋地形的法律地位也是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不能从海域划界中剥离出来单独裁决。

(二)岛礁主权既定的前提下才能审议其地位和权利

值得指出的是,菲律宾不但承认岛屿和岩礁可以产生主权,而且也承认中国与菲律宾在部分岛礁的主权归属上存在争议。不过,为了规避《公约》第298条强制管辖权的例外规则,菲律宾没有要求仲裁庭审议岛礁的主权归属,只要求仲裁庭审议其法律地位及其海洋性权利。仲裁庭也因此认为对该请求具有管辖权。

众所周知,仲裁的目的是解决争端。《公约》第29条也体现了这一点。根据仲裁庭自己的解释,为了认定争端的存在,仅仅证明两个国家存在利益冲突是不够的,还要证明一个国家的主张遭到另一个国家明确的反对。[28]由此可见,在仲裁庭看来,利益冲突与主张对立是构成争端的两个核心要件。这里要注意的是前一个要件,即利益冲突。根据一般国际法,只有当某个国家的“合法利益”遭到另一个国家的侵犯时,该国才有资格提起国际诉讼或仲裁。所谓侵犯,分为直接或间接两种。后者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由于一个国家的行为违背其对另一个国家集团的义务,所以为了保护该国家集团的集体利益,由该集团中的某个国家提起诉讼或仲裁;第二,由于一个国家违背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义务,所以为了保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由另一个国家提起诉讼或仲裁。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1年通过的《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第48条体现了上述两种由于合法利益遭到间接侵犯而追究责任的情况。[29]

就中菲南海仲裁案而言,既然仲裁庭认定中国与菲律宾之间存在争端,那么就等于认定两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既然存在利益冲突,那么如上所述,就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中国直接侵犯了菲律宾所谓的合法利益;第二,中国间接地侵犯了菲律宾所谓的合法利益。

如果提请仲裁的理由是所谓直接侵犯,那么这意味着在菲律宾看来,若这些岛礁能够产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则直接损及其合法利益,即与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重叠。有鉴于此,菲律宾才会向仲裁庭请求确认中国对这些岛礁的海洋性权利的“范围”。正如前文所述,确认中国海洋性权利在地理和实体上的“范围”是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若是直接侵犯,该争议本质上是海域划界之争。

五、结论

遗憾的是,仲裁庭在审议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以下三个关键问题:第一,菲律宾请求确认的不单纯是权利的存在,实质是权利的范围;第二,海域划界所涉及的因素不能不受限制地被剥离和单独裁决,应有的限制是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不得剥离,不得单独裁决;第三,因为从地理和实体上确认海洋性权利的范围会直接和决定性地影响海域划界的结果,所以确认权利的范围应当属于海域划界的关键性因素。

(责任编辑:闻海)

【注释】作者简介:张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海洋自由航行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YJA820030)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际法学”(项目编号:国际法学J51103)资助。

[1]此处所谓“国际法庭”包括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按照《公约》附件七组成的仲裁庭(五人仲裁庭)以及按照《公约》附件八组成的特别仲裁庭。如果当事国无法就选择哪个国际法庭来管辖达成一致,那么推定由按照《公约》附件七组成的仲裁庭管辖。此次菲律宾单方面诉诸仲裁后,海洋法法庭强行组建的就是五人仲裁庭。

[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汉英对照)》,海洋出版社2013年版,第182页。

[4]第12条请求的(c)项属于第二类“关于岛礁地位的请求”。

[5]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p.140-141,paras.398-399.

[6]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66,para.168.

[7]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p.62-64,paras.160,163.

[8]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139,para.393.

[9]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133,para.376.

[10]例如《公约》第15条规定:“如果两国海岸彼此相向或相邻,两国中任何一国在彼此没有相反协议的情形下,均无权将其领海伸延至一条其每一点都同测算两国中每一国领海宽度的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的中间线以外。但如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情况而有必要按照与上述规定不同的方法划定两国领海的界限,则不适用上述规定。”同前注[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书,第35页。

[12]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p.60-61,paras.155-157.

[13]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53,para.146.

[15]参见赵建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16]例如贾宇:《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同上注,赵建文文;王军敏:《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4期。

[17]参见刘颖、吕国民编:《国际法资料选编》,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331页。

[18]参见李浩培、王贵国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278页。

[19]同前注[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书,第178页。

[20]同前注[17],刘颖、吕国民编书,第331页。

[21]贾宇:《南海问题的国际法理》,《中国法学》2012年第6期。

[22]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p.141-144,paras.400,401,403,404.

[23]同前注[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书,第86页。

[24]同前注[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书,第34页。

[25]参见前注[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书,第32页。

[26]ICJReports(2001),p.109,para.220.

[27]ICJReports(2012),p.21,para.26.

[28]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p.57-58,para.149.

[29]SeeResponsibilityofStatesforinternationallywrongfulacts(U.N.Doc.A/RES/56/83),p.11.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第18段。

[31]SeeThePhilippines/China,AwardoftheArbitralTribunalonJurisdictionandAdmissibility,29October2015,PCAAwardSeriesatp.59,para.152,153.

【期刊名称】《政治与法律》【期刊年份】2016年【期号】4

Sponsors:InstituteofLawandInstituteofInternationalLaw,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Address:15ShatanBeijie,DongchengDistrict,Beijing100720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源泉 作为支撑整个国家运行的基石,法律源泉分为正面立法和案例解释两大类。正面立法主要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正式文件,比如国会或议会颁布的各种法律条文。而案例解释则来源于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对于未来的同类案件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在实际操作中,正面立法与案例解释相辅相成,不断地完善着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51049.html
2.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一、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内容。 二、法理学基础 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3.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则。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立法与司法体系 法律的制定过程称为立法,而执行法律的部门叫做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求出台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4.如何理解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在众多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不仅是普通民事关系的规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为什么民法典这么重要,并理解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建立的。其中,民法典作为规定私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399309.html
5.法则纷呈揭秘法律法规的奥秘与实践法则纷呈:揭秘法律法规的奥秘与实践 一、立法之源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它们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平正义、保护权益和促进发展的作用。这些法律法规来源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需求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二、体系构建 法律体系通常https://www.cehhoilbv.com/jun-lei-cai-pu/460498.html
6.法律法规之谜它们都有哪些秘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法律法规就像一张网,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牢牢地织入其中。然而,当我们试图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时,我们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充满未知和疑问的大海边。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是“法律法规都有哪些”,以及背后的深层意义。 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分类 首https://www.f3kg3td6j.cn/zheng-ce-fa-gui/452678.html
7.法律基础知识概览从法理学到法律实务的全方位了解法律体系构建之本,涵盖了法律的定义、分类、正当性原则和平等保护原则,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其他法律知识至关重要。 法理学研究 探讨法律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对法律存在形式和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法理学包括自然法理论和正义论,它们为现代国家立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https://www.3svb9bc3.cn/ke-pu-dong-tai/326702.html
8.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法律体系必须要面对市抄济带来的问题。这些【单选题】糖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 )是食物纤维的主要来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折射定律内容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糖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 蔬果类是( )的主要来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折射定律说法不合适的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691954cf1e44fe991fb3615e16232e.html?fm=bd7529494ce6b8dbec9a01839256635bfb
9.青骄第二课堂2022初二禁毒法律学习课程答案C、触犯法律法规,失去人身自由 D、排解烦恼困难,坐享快乐生活 点击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青骄第二课堂2022初一【毒品并不在另一个世界】课程答案 1、离我国较近的毒品主要来源地有 A、“金新月”地区 B、“银三角”地区 C、“金三角”地区 D、贝卡谷地 正确答案:AC 2、下列关于我国毒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5883cf80c3894545a05ef8ef6f27289c
10.西方文明通论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3、【多选题】文字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A、它是象形符号演变而成 B、它是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方面的革命 C、它是知识存储方面的革命 D、产生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4、【多选题】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人类交往模式的改善 http://xuzhou.ehqc.cn/html/98_93.html
11.农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25例(种子/农药/植物检疫等)答:种子法第32条规定:“种子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并对种子质量负责”。具体来说,种子经营者的义务主要有:(1)种子经营者必须在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按照指定的经营地点、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开展种http://www.hnzzxh.com/channel-news-3323.html
12.CISP测试题59、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信息安全需求较为常见的来源? A.法律法规与合同条约的要求 B.组织的原则、目标和规定 C.风险评估的结果 D.安全架构和安全厂商发布的漏洞、病毒预警 60、以下哪些是需要在信息安全策略中进行描述的: A.组织信息系统安全架构 B.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 https://blog.csdn.net/m0_52996993/article/details/112187244
13.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问卷10篇(全文)4.农民家庭收入的来源主要是靠外出打工。 居民家庭收入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1农产品收入养殖业家庭副业家庭副业外出打工其他 5.超过半数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且大多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表示基本满意。 农村医疗保险6.农民对居住环境的基础设施基本满意,但仍需要加大投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yd6dvvq.html
14.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B)古代中国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而且黄河自古容易缺口,是历朝历代治理的重点。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 (A)“左”与“右”两个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左从?(手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15.2018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8、我国法律对涉军人案件作出了一些特殊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管辖法院为军事法院 B.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一般须征得军人同意 C.双方当事人均为军人的民事案件可由地方法院管辖 D.地方公安机关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https://www.jinbiaochi.com/xizang/xzsydw/news_7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