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暑假了,父母忙于工作,不少孩子除了上辅导班就只能“宅”在家。
小鬼当家,他们的安全意识如何?如遇陌生人敲门,他们会开吗?精明度到底如何呢?
上周五,媒体联合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发起“陌生人敲门”实验,刊登“记者将扮演成多种‘身份’的陌生人,对一年级至三年级独自在家的孩子进行敲门,看看他们是否会开门”的消息,请感兴趣的家长报名参加。而参加活动的家庭,都会获得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赠予的一台价值400元的“翼眼”(高清红外线无线网络摄像头)。
上周日至昨天上午,记者对这5户家庭进行调查发现:面对陌生人敲门,大多数孩子会开门。孩子们面对陌生人敲门时的各种反应,都被“翼眼”录了下来。
独自在家的7岁男孩
跟着妈妈的“朋友”走了
对象:阿牛(龙湾区第一小学一年级学生)
地点:绿城海棠湾住宅
测试:物管工作人员没表明身份去敲门。
家住龙湾的李女士是第一个报名参加“陌生人敲门”实验的。在她的眼里,7岁的儿子阿牛是个“没心没肺”的孩子。“他对什么都毫不在意的,有时候我急着出门,走之前总会叮嘱独自在家的他别给陌生人开门,可每次他都会乱开。”李女士说。
上周日上午,李女士在家里装好翼眼后,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家。
上午9点23分,记者在李女士所在小区物管人员小陈的陪同下,上门做“陌生人敲门”实验。在李女士家门口,物管人员小陈连着敲了8下门,等待了八九秒后,阿牛在没有确定小陈任何身份的情况下,打开了门。
小陈:阿牛,你妈妈叫我来接你,她在会所(李女士所在小区的休闲场所)等你。
阿牛(边穿鞋子边问):过去干吗啊?
小陈:你妈让我过来叫你,说有点事情。
阿牛:哦。
阿牛关了灯和房门,跟着小陈离开了家……
这时,在门外等候的李女士笑着现身。“你怎么把门打开了,你知道这个叔叔是谁吗?”面对妈妈的提问,阿牛不好意思地说,一听到要去找妈妈,他才迫不及待地跑出去。
-妈妈的话——
门口一片敲门声,宝贝急忙去开门,听着外人一句“阿牛”,毫无戒备往外奔。所以,有些理论知识要用实验一起验证。
挡不住门铃“攻击”
男孩开门让记者进入
对象:森森(温州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
地点:上田小区住宅
测试:记者称查看煤气。
前天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市区上田小区,报名参加“陌生人实验”的陈先生已经在小区门口等候了。
9点36分,记者先来到陈先生所住楼幢门口的铁拉门处。在按了陈先生家的房号后,一个人在家的森森直接给开了铁拉门,并没有问记者是谁。在一旁的陈先生解释道:“我们这幢楼经常有邻居忘记带钥匙,所以有人按一楼的铁拉门,一般都是问都不问就给开掉的。”接着,记者来到森森家门口并按了门铃。
在等待20秒后,屋内的森森问记者:“你是谁啊?”
记者假装听不见,继续敲门。
森森继续说道:“我不开门。”
记者还是假装听不见,再次敲了门。
这时,森森不再坚持,把门打开。走进屋内,记者发现森森拿了张凳子,一直通过猫眼观察门外的人。
记者:想去你家里查看一下煤气。
森森(带着戒备):我爸爸不在家。
记者:我看一下你家里的煤气就会走的。
森森(无奈地说):哦,好吧。
说完,森森带着记者走到了他家的厨房。
-爸爸的话——
平时自以为对森森的安全教育——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已经做得很好了,可在现实面前却被无情地击碎了。森森开门的一霎那我都要晕了,想想真的很后怕,这要不是实验,会怎么样……看来我们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多给孩子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发现孩子疏忽了哪些地方,这也给我们家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看女记者不像坏人
男孩没问身份就开了门
对象:嘟嘟(鹿城区墨池小学二年级学生)
地点:罗湾锦苑住宅
测试:记者没表明身份就敲门,开门后称看卫生间有没有漏水。
前天下午1点15分,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江滨东路的罗湾锦苑,见到了洪女士。
洪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儿子嘟嘟独自在家的机会不多,但是她和丈夫还是很想做一下“陌生人敲门”的实验,原因是最近嘟嘟越来越渴望独立。
“不久前他提出来要一个人坐公交车上学,我们便实验了几次,发现比较顺利。现在他一个人在家,你们快去试试吧,看他会不会开门。”洪女士说。
随后,记者来到了嘟嘟家门前,敲了几声门后,屋内的嘟嘟并没有询问记者是谁,便把门打开了。
对着嘟嘟,记者说:你好,我是咱们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住在你家楼下的业主反映你家漏水,我可以进来看看卫生间吗?
嘟嘟:我爸爸妈妈不在家。
记者:那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嘟嘟:可以。
进了洪女士家后,嘟嘟带着记者来到了卫生间,见卫生间没漏水,他还问记者要不要再去阳台看看有无漏水。
实验进行到这里,记者表明了真实身份。这时,嘟嘟掩着脸说,他在猫眼看到了记者的模样,觉得不像坏人,所以才开的门。
“翼眼”实验做得太有必要了,考验孩子面对陌生人敲门时的临场应变,也给大人们提出了一定的思考。虽然我们会给孩子灌输安全防患知识,但是这方面的锻炼和实践是缺乏的。孩子总活在大人过度的保护之下,才没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次实验之后,我们家列举了种种陌生人敲门的理由,让孩子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说说如何做到安全保护自己的方法。
警惕性超高的女孩
拒绝几次后最终开了门
对象:小小黄(鹿城区新田园小学三年级学生)
地点:新田园七组团住宅
测试:记者自称应约上门定期清洗油烟机。
昨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与报名参加“陌生人实验”的黄女士一同驱车来到市区新田园七组团,黄女士自信地说:“我女儿肯定不会开门。哦,不,开门是有可能的,但绝不会放陌生人进自己家的。”
“万一要开了呢?”记者问道。
“那我真是要大跌眼镜啦。”黄女士笑着回答。
一分钟后,记者再次开展门铃攻势,小小黄回话了:谁啊?
记者:你妈妈让我过来给你家的油烟机清洗一下。
小小黄:下次吧。
记者:你妈妈预约的,所以要今天来清洗。
记者继续按门铃、敲门。10点12分,邻居家的大叔出门倒垃圾,记者一阵尴尬几欲放弃。几乎同时,小小黄打开了门,随后害怕地跑进了房间。
这个从小喜欢看调查新闻,看电视只看《今日说法》的孩子,对于陌生人,有着天然的警惕。之前很多次,她独自在家,面对快递员、管道燃气检测员上门,无一例外,她都不会让人进屋。这一次实验,她前面的表现都很淡定,但最后开了门是我没预料到的。与其说这是一次对孩子的测验,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日常教育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让家长孩子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最好的警示。
女记者扮成外卖人员
淡定女孩怎么都不理会
对象:扣子(鹿城区黄龙二小三年级学生)
地点:黄龙住宅区住宅
测试:记者称“上门送外卖”。
前天中午11点5分,记者见到了刚离开家的郑先生,此时,郑先生的女儿扣子一个人在家做作业,他跟扣子说,自己去单位开会了。
“我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暑假陪孩子在家。”郑先生说,他女儿胆子挺小的,需要加强实战训练,所以他报名参加了这个实验。
11点17分,记者敲了几声门后,传来扣子的声音:“谁啊?”
“送外卖的。”记者高声回道。
“有人吗?”见扣子没有回应,记者继续敲门。
“我们这里没有订外卖。”扣子回复。
“那你先打开门可以吗?我手里的外卖给你看一下。”记者再次请求开门。
扣子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警惕性,不管记者怎么说,门那边已经没了应答。
看到没戏,记者与扣子的爸爸一同出现。“你为什么不给我开门啊。”在得知是测试后,扣子告诉记者,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爸妈不在家的夜晚》,对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平时爸爸妈妈会经常嘱咐自己,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今天女儿的表现让我们很满意。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通过书本学习和在生活的实践中教育她,要注意一个人在家的安全事项。因为家里没有老人,我们工作很忙,照顾不到孩子,只有加强孩子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让她以后能对陌生人敲门更加警惕,更加沉着冷静应对。
-警官支招
孩子一个人在家记住“九项注意”
13岁女孩独自在家,男子以借东西为名进屋进行猥亵;10岁男孩独自在家玩玩具,不慎从8楼坠亡……我市曾发生多起不法侵害孩子的恶性案件,同时暑期坠楼受伤的儿童案也时有发生。
鹿城公安分局治安二大队林警官告诉记者,小学生警惕性小,如果经常独自在家,很容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或发生意外事件。因此在这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或者进行陌生人敲门模拟游戏都是有必要的。
“这个实验要教育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林警官说。根据以往案例的经验,林警官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特别提醒家长注意。
◆学会反锁大门:
反锁的大门会给孩子安全感。教孩子学会反锁大门,拒绝一切不安定因素进入房间,也要确保孩子反锁大门后自己能出得去。
◆不给陌生人开门:
每天会敲你家门的除了亲戚朋友,还有打着各种名义招摇撞骗的不法分子。孩子在家,除非是非常可靠的亲戚,原则上不要给任何人开门。
◆不使用厨房的炉灶:
厨房的炉灶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危险不可控制,因此,没大人在家,孩子绝对不允许使用厨房的炉灶。
◆不玩打火机、刀等危险物品:
这些东西虽小,但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会对孩子及房子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拒绝孩子使用这些物品。
◆不拆装、搬动家用电器,远离电源:
电的危害性应该早早让孩子知道,对那些带有危险性的电源盒电器。应该反复交代孩子不能用来嬉戏。
◆即便很盼父母回家,也要严禁攀爬阳台的护栏,以免发生坠亡事件。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在家里安装“翼眼”,家长在外通过手机对家里情况仍可“了如指掌”。
-问卷调查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家长将孩子独自留在家的情况调查(问卷样本:169人)
车牌号:
车类型:大型汽车小型汽车两、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教练汽车